2017年11月8日晚,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副教授熊明川老师于莲湖校区学术报告厅B厅为全校学子作“中学文学教育的边缘处境与出路”讲座。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普及基地主任、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副经理彭金祥教授出席并主持本场讲座,文传学院200余名学子到场聆听讲座。
讲座伊始,熊老师以“文学教育真的很惨吗?”这个问题引出讲座主题。熊老师从"何为文学教育、何为语文、新课改语文‘综合定位’、文学教育行不行"四个方面对中学文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于"何为文学教育?",熊老师首先提到胡根林在专著中列出的七种定论,熊教授认为很难给文学下定义,因为给文学下定义便如同雾里看花。文学教育的应然特点包括鲜明的审美性、丰富的情感性、强烈的体验性以及精神的超越性,其核心价值为精神立人、重要价值为智慧增长、副产品价值则是注重思维发展。关于"何为语文?",熊老师总结了几点:一、性质上,语文是偏于“形式”的学科;二、在目的上,语文要求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三、在任务上,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四、在功能上,语文则称为应付生活的工具。其中语文教育中"语文课程定位、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及精神立人"等属于教学中的“内容”,并不是语文课程的重点。语文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区别为:语文教育偏重形式和理性、注重技能和追求实用;而文学教育偏重实质和感性、注重精神和追求超越。
随后,关于“新课改语文的‘综合定位’,能否还文学教育一片天空”这一问题,熊老师提到2001年新课标改革后,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人文性并不等于文学性。2011年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熊老师认为,虽然在语文教育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教育非常困难,但文学审美教育不可或缺。不仅审美教育不可或缺,而且文学审美同样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文学审美是中学审美教育中最为普及的方式。熊老师认为文学教育的出路在于"独立"",也就是"一课两本",即一门课程,其中有语言和文学两本教材。同时"一课两本"更符合当今国情和课情。
讲座尾声,熊老师再次梳理了此次讲座的内容,他希望在场的同学都能学会归纳总结,因为归纳总结不仅可以使我们在思路清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使自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熊副教授语言幽默、逻辑缜密、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风格的讲座赢得了在场师生的好评,整场讲座在全体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黄午季 审稿:彭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