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晚,文新学院副经理、省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副主任彭金祥教授在莲湖校区学术报告厅A厅做题为“流行歌曲歌词创作的音律技巧”的讲座。文新学院副经理曾宪文与学工办主任周萍老师出席并主持讲座,学院胡蓉、文敏熙等部分教师及五百余名员工到场聆听讲座。
讲座开始之前,周萍老师对彭教授的研究方向及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讲座伊始,彭教授强调他的讲座注重学术性与兴趣性相融合,还引出去年有关“二八现象”的学术报告为例,希望年轻教师和各位同学能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并鼓励师生在讲座之后可以深入研究。讲座切入正题,彭教授着重指出韵律与内涵有必然联系的观点。随后,便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例向在场师生形象生动地讲解了歌词,歌词的修辞手法,以及歌词中的韵律分析等等。在流行音乐方面,彭教授重点讲解了流行音乐歌词中的中国风元素,并举出《菊花台》、《烟花三月》、《千里之外》等例子。随后便是邀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演唱极具中国元素的《庐州月》和《钗头凤》,引起现场阵阵欢呼声和掌声,点燃现场气氛。彭教授还提到了歌词的修辞手法,即反复、对偶、顶真、排比等。在歌词中的韵律分析上,彭教授进行了详细讲解,韵律共分为发花辙、棱波辙、姑苏辙以及灰堆辙等十三个韵辙,不同的辙包含不同的音节,表达不同的情感。
彭老师以前从事《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工作,他在教学中发现语言在产生之初,语音与语义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语言的发展,某些语音就与某些意义产生了联系,他举例如古代很多诗人都喜欢在送别的时候使用ou韵,因为ou韵逐渐产生了悠远、忧愁等特定的含义,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押ou韵,以表达朋友即将远去时自己的愁绪和哀伤。彭老师在分析十三辙的时候,每一辙都举了很多例子加以证明。以发花辙为例,表达的是欢快和愉悦的感情,他举了的《学说中国话》、《雨一直下》等歌曲为例,非常形象生动。在讲完发花辙以后,彭教授请周萍老师上台演唱了张宇的《雨一直下》,现场气氛热烈,掌声四起。在随后讲解歌词换韵问题和著名流行歌曲词作者内容上,彭教授大量引用歌词,并不时演唱起来,引起师生的阵阵欢呼。整场讲座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结束。
撰稿:基地普及部 审稿:杜松柏